
瑞興傳道在第一堂主日中,透過《約翰福音12:23-26》來與我們分享跟從耶穌的路有兩個特色,一是「死」(恨惡自己的生命),一是「復活」(保守生命到永生)。走這條路會到耶穌那裡,路的終點就是父神的所在。林道亮牧師曾說:我們在未成為基督徒之前,最大的問題是『罪』,成為基督徒後,最大的問題是『我』。
需要把『我』釘死,以致可以在凡事上尊主為大,流露出基督的生命,因為這是可以使我們常常喜樂的秘訣。這跟背十字架是同樣意思:要活出與周圍的人不同價值觀的基督徒生活方式。
麥子在以色列是一種常見的農作物。在這裡,主耶穌用以色列人常見的麥子做比喻,告訴門徒一個寶貴的真理。祂說: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,仍舊是一粒;若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
主耶穌的這段話,不但是顯明祂的救贖,祂為世人捨命的大愛,祂在父面前的全然順服,更是給我們所有跟隨祂的人,一個極為重要的使命。
一、落地─捨己的生命
耶穌不但將自己比喻為一粒麥子,祂也用一粒麥子來比喻所有跟隨祂的的人。祂說我們是麥子,不只是麥子,而且是一粒麥子;不是一包麥子、一袋麥子、一堆麥子。為什麼是一粒麥子呢?因為一粒麥子不能單獨來作使用。唯一的用途是使它成為種子,將它埋在地裡。換句話說,主耶穌是要我們成為種子的那一粒麥子。這一粒麥子,唯一的用法就是要落在地裏死了。
什麼是「落在地裏死了」?
這節經文其實是在講一種生命的事奉,藉着與基督同死,使人得着生命供應的事奉。主耶穌不但將自己比作麥子,也將屬祂的信徒比作麥子。在《馬太福音13:24-30》主耶穌曾講過麥子與稗子的比喻,把真信徒比作麥子,假信徒比作稗子。稗子只有敗壞的生命,只會吃掉養分,不能供作糧食。麥子不但自己含蓄着生命而且能結出子粒,成為別人的糧食,是可以使別人飽足的生命之糧。這正是我們事奉主的生命經歷。
「地」從環境上來看指的是我們事奉的禾場。例如自己教會或宣教工場。也有從人內心來看的,例如《馬可福音4:3-20》撒種的比喻,前三種土壤都沒有結果,路旁之道是將主的道當作耳邊風;石地之道是有感動沒行動;而荊棘之道是貪愛世界擠主道,憂慮太重不結實。只有第四種說:又有落在好土裏的,就發生長大,結實有三十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一百倍的。很明顯的,重點是要有成長,並且結果子。耶穌說,那撒在好地上的,就是人聽道,又領受,並且結實,有三十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一百倍的。《馬可福音4:20》。耶穌對落在好土裏的描述講的最簡單。第一是聽道、第二是領受、第三是結實。聽道我們今天在座的都聽道了,領受我相信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領受。這裏的關鍵是結果子:就是結出聖靈與福音的果子。
「落」有「滅亡、埋葬」的意思。主耶穌要我們如一粒麥子,落在地裏,埋了、死了。就是要我們在我們的事奉禾場上專心,完全地為主捨己、不受外界任何影響及引誘。只有一個真正肯為主捨己、埋葬自己的人,上帝才能用他。因為他在上帝的面前,完全棄掉自己的意見,完全捨己順服主,這樣的人才容易跟上帝配合,上帝就能更多的使用他。神重用的基督徒,不一定要才智很高、口才很好;但一定是為了主,願意捨己、將自己埋下去的人。我們都想要上帝的祝福,卻不願為主捨己。想一想,如果你有一部車,卻不能開到馬路上;你有一支手機,卻不能讓你打電話看訊息;請問,這部車、這手機,對你而言,有沒有用處?同樣地,神揀選我們成為一粒麥子,要我們落地結實;但我們卻不願讓主將我們撥撒在麥田裡,我們這粒麥種,對主來說,也是一無用處的。
二、結實─傳承的生命
麥子不是為埋葬而埋葬,為死亡而死亡;它的埋葬及死亡都是為了結出子粒。種子被埋入地裏是要發芽生長,是生命的開端,不是要滅亡歸於塵土。所以這「死」的實際意義,就是指那個包裹着麥子的生命之外殼的破裂。外殼若不破裂,麥子雖可保持完整,卻不會長出許多子粒來。而那包涵着可以生出許多奇妙子粒的生命,就會被限制在那個粗硬的外殼裡面,它就始終“仍舊是一粒”。許多基督徒蒙恩得救可能已經十幾年了,聽過的道也有上百上千次,但他卻像不肯落在地裏死了的麥子那樣“仍舊是一粒”,因為他一直把自己藏在那堅固的外殼之中,把那屬神的新生命「禁錮」起來。而使我們新生命被禁制在裏面不能顯揚基督的“外殼”就是驕傲、嫉妒、虛榮權勢;這些會使你我活不出基督豐盛的生命來。
主耶穌自己是怎樣落在地裏死了?《腓立比書2:6-8》。要經歷與主同釘死,不是憑我們自己的修養工夫,而是把自己順服地放在主的手中,讓聖靈在我們生命中作工;順服並接受神藉着環境遭遇或人物所給我們學習的功課;就像麥子埋在泥土裏,任憑各種化學物理生物的作用,濕度,溫度,光暗度,壓力…等等作用發生效力那樣。麥子的外殼自然會破裂,內裏的生命自然按時衝破泥土,發芽生長。
一個不願意為主埋下自己的人,表面看起來很聰明,因為他不必為主受苦、付代價,他可以永遠保留自己,自己做自己的主人,不必讓主耶穌做主人,這樣的人不但不聰明,反而很可憐,他們屬靈的生命很容易喪失,容易被魔鬼吞吃掉。〜因為愛惜自己生命的,就要失喪生命。當然也有人不願順服上帝的安排和帶領,而任憑自己的意思更換地土(教會),以為反正哪裡都一樣,或以為別的土地會更好;這就像有一粒麥子這裡種兩天,覺得土地不肥沃了,就挖起來再換個地方種幾天,又覺得土質太硬,所以又挖起來再換個地方種,我相信不用幾次這粒麥子就死了。一個憑自己意思,愈頻繁更換服事崗位的基督徒,靈命也死得愈快。但如果願意為主落在地裏死了的人呢?主說:這粒麥子就要結出許多子粒來。希臘文的「結出」是未完成式,就是說不是只結一次的子粒,而且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不斷地結實。許多子粒的「許多」不只是指數量的多,更是指質量的好。因為「許多」在希臘文有「活潑」的意思。「子粒」也有「後裔」的意思;一個為主落在地裏死了的人,必能得到許多屬靈的後裔,而這些後裔也是活潑、充滿生命活力的。
親愛的弟兄姐妹,我們都是上帝所揀選的,為要結子粒的那一顆麥子。我們唯一的用途是落在地裏,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,很多基督徒怕落在地裏死了,因此遲遲不肯埋下去。頂多聚會、做禮拜,卻不願意和教會有更深入的關係,也不願意埋在這塊土地。我們是一粒麥子,上帝將我們安放祂的土地上,要我們結子粒,我們就不要輕忽在這裡的使命,因為這地界是上帝量給我們的《詩篇16:5-6》。如果你覺得這地有問題,那不是地的問題,是我們自己的問題,因為你看見弟兄姐妹的軟弱,你看見環境的困難,你看見自己所面臨的不如意,卻看不見上帝的手,你不知道這一切,都是上帝故意加給你的日光和雨水;好教你這粒麥子能發芽、成長、結子粒。所以你才會將上帝給你的迦南美地,當成貧脊之地。
耶穌在兩千多年前不斷的在呼召人們跟隨祂,兩千多年後的今天,耶穌仍然在不斷地大聲呼召我們跟隨祂。我們要在聖經裡真實的認識耶穌的生命,認識耶穌的吩咐,並跟隨他。倪柝聲說:「你若不壓橄欖成渣,它就不能成油;你若不投葡萄入醡,它就不能變成酒。」馬偕也說:「寧願燒盡,不願朽掉。」一根木頭,不燒火取暖,將來也會腐朽。一粒麥子,不落在地裏死了,不但仍舊是一粒,而且會被蛀掉;但若落在地裏死了,不但不會被蛀掉,反而能結出許多子粒來。我們也是別人所結出來的子粒,希望我們也用百般的忍耐,有為主受苦、捨己的心,無論是在教會還是服事的禾場中,都願意埋下自己,結出許多的子粒來。
|